成都地铁30号线“新征程1号”盾构机安全穿过风险区
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工程,是中国交建在西南地区实施的最大整线地铁现汇项目,线路全长27.74公里,涉及膨胀土区及高瓦斯赋存区等不良地质,特别是区间下穿的白家海鲜市场,地质条件疏松、地面建筑物高,且下穿长度达330多米,属于掘进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源。“新征程1号”盾构机进入海鲜市场地下区域后,项目团队对盾构机掘出的渣土进行分析后,发现地质条件与施工前初勘报告中的地质水文资料差异较大,这可急坏了项目团队。没有详细的地勘报告,盾构机如何安全地穿越特别重大风险源?这成了成都地铁30号线项目的一大难题。盾构机选型、设计、盾构机掘进参数设定不仅对地质勘察有特定要求,还要对盾构法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盾构施工地质勘查资料不详细,就像不带救生圈摸着石头过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面对这个棘手问题,项目团队随即开展头脑风暴。有人提出,“必须进入市场再次勘察,有条件还要对地层提前加固补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驳,“不太可能,白家海鲜市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农贸集散中心,车流量大、人流量多,产权方和商户对地铁下穿市场本来就有抵抗情绪,各方多次协调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进入市场进行详勘,势必会影响到商户的经营,引起更大的矛盾。”有人提议采用地质雷达,考虑到“盾构设计埋深16米,地质雷达探测深度、精度都达不到要求”的特殊情况,最后大家认为,必须采用创新技术手段解决没有详细地勘报告条件下盾构机的“盲穿”问题。项目团队立即成立攻关小组,开始探索解决之道。一次偶然机会,项目总工程师贾培文看到成都市地震监测技术中心的新闻报道突发灵感,“既然传统地质雷达、二次勘察都行不通,那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地震波检测技术?”贾培文提出的新思路让团队眼前一亮。通过翻阅国内外大量资料查找相关案例,联合相关专家召开工艺分析会,最终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在线路两侧建筑物顶层进行监测,引进微动探测技术,在穿越前进行地层探测预判的方法。微动探测技术是判断地质结构的一种技术手段,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识别不同震动波长在不同地层的速度来判断地层构造,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抗干扰的新型无损技术。在掘进过程中,盾构机出渣分析与微动探测结果相互印证,时刻掌握盾构机前方地层情况,及时采集分析地质数据,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极大提高掘进效率,为克服各种复杂地质困难,确保工程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仅用1个月时间,在微动探测技术的帮助下,盾构机“悄无声息”地穿越了白家海鲜市场,并且将房屋最大沉降量控制在2毫米以内,对海鲜市场的经营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通过这次施工过程中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动行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贾培文如是说。(中国交建)
基建观察室
期待早日建成 勇于创新的团队 这个图是什么时候拍的 是府城桥站吧 新征程1号是出入段线的那台盾构吧,应该早就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