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发表于 2021-5-31 18:07:33 2021

“高铁到家”变严,城市轨道交通“降温”,轨道建设要...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跑者到领跑者,京津城际、京沪高铁、郑西客专、沪杭高铁哈大高铁、京广高铁等,一条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速度”举世瞩目。近年来,中国高铁还登陆俄罗斯、印尼、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土耳其等国,为世界高铁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4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3.7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因此,如果选择现在能够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无疑会有中国高铁。高铁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从南到北甚至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虽然每个人的旅行时间都大大缩短了,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高铁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我国高铁建设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1/3-1/2,但每公里建设成本至少达到1.5亿。以著名的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跨越华东七省市,也是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枢纽,总造价就高达2209.4亿。
  截止2021年5月,我国已有51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开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轨道交通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背后也藏着巨大的城市债务风险。日前,据界面新闻统计的22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里,我们发现轨道交通营收十分困难,城市输血已是常态。一些城市补助轨道交通动辄就高达几十亿,甚至超百亿。在轨道交通补助上,北京投入104.63亿,成都达91.44亿,南京、天津、长春、宁波等城市投入均在20亿以上。

“高铁到家”变严
  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那为什么还要限制建设呢?究其原因是我国一些地区盲目建设高铁。“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的局面严重,给高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数据显示,在全国18个铁路局中,有12个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仅2020年前三季度,铁路集团净利润亏损787.11亿元,日均亏损约2.9亿元,负债总额5.57万亿元。有人说,可以通过提高票价来实现利润由负向正,但综合考虑,国家并没有盲目提高票价,而是选择了“限制”高铁建设。

  一个地区要建设高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连接省会和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在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占比在70%以上,否则修建计划将无法通过。

  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将严格控制与现有高铁平行线的建设,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换句话说,我国将严格把关城市地铁和高铁的建设,推动铁路规划建设科学有序,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此外,《意见》还规定,之后明确将速度等级和客流密度挂钩。以350km/h高铁主通道的规划建设为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否则无法通过该规划。有专家指出,按照每年2500万人次的划分标准,除京沪线、京广线等线路外,国内大多数高铁线路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如果按照这一标准严格执行,意味着未来或将不会建设350km/h的高铁线路,甚至一些高铁将面临“将速”。而在交通方面的问题上,除了高铁,地铁也紧随其后,要被“限制”了!

城市轨道交通“降温”

  除高铁限行外,城市地铁也进入限行名单。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地铁最多的国家,已经有44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对人们来说,只要有到地铁一条线路,就不必担心出行问题。不过,4月19日,相关部门也对地铁和轻轨下了“紧箍咒”。

  这时人们比较好奇的是,地铁和轻轨是一个城市的事情。为什么今年要对他们“严加看管”呢?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地铁只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专属”。随着时间的发展,就连二三线城市也慢慢地建起了自己的地铁线路。建设的理由由以前的“解决城市交通瘫痪问题”变为“你有我也必须有”的情况。比如,贵州、兰州等城市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城市地铁。

  在目前44个有地铁的城市中,他们还相互攀比,争夺“地铁之王”的称号,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杭州、青岛,分别对应的是729.2公里,分别为727公里、557.8公里、553.2公里、422.6公里,409.1公里,394.7公里,343.3公里,306.3公里和246公里。

  客运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成都、重庆、南京、西安、武汉、杭州,分别对应283469万人次、241560.1万人次、229265.4万人次、162673.3万人次、成都121926万人次、重庆83975.1万人次、南京80134.2万人次、西安73103.8万人次、武汉62802.6万人次和杭州58241.4万人次。

  有关部门此次的通知“禁止以新建城际铁路、城市(郊区)铁路名义变相建设地铁、轻轨”,实际上与高铁的道理相似。

  数据显示,在公布的22家地铁公司中,仅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沈阳、厦门、兰州等7地实现正利润。其余15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在都扣除了政府补贴,全部亏损。甚至一些城市的地铁即使有政府补贴,仍在亏损,比如杭州。

  为了防止债务不堪重负,早在2018年,国家就规定,一个城市要申请地铁,需要满足GDP3000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城市人口300万以上。2021年,国家再次重申门槛。对于目前没有地铁或轻轨的城市来说,未来拥有地铁的可能性将更低。

轨道交通飞驰的另一面

  在统计的城市里,其中成都对轨道交通的补助高达91.44亿仅次于北京的104.63亿,而2020年成都公共财政收入也不过1520.4亿。

  以成都的实力,负担当前的地铁确实有点“超前”,同等级的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在对轨道财政补助上的总和都不如成都多。

  2020年成都地铁5线齐发,一举迈入轨道交通TOP5城,突飞猛进的轨道交通也不得不让人关注轨道交通带来的财政负担。成都地铁四期建设总成本已高达1318.32亿元,一边是巨额的建设成本和高昂的运营成本,一边又是轨道交通微薄的收入。

  目前,据界面新闻统计的22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了58%,其中兰州轨道交通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80.31%。

  这些年来,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本一直在攀升,新开轨道交通就意味着财政压力,但不开又意味着城市开发会滞后,大城市病等问题难以有效阻止。

  但我们对轨道交通看法不能太过偏激“过分注重表面投入的补助”,我们对轨道交通的收益应该有一本帐。

  通常来讲,衡量一个区域的价值的砝码必有“交通”,而轨道交通作为现行城市最便捷、最快速的交通工具,正所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往往地铁的开通将带来沿途价值的上升,自然土地价值也在地铁的撬动下,快速上升。

  土地财政作为城市财力的大头,这些收入是“轨道交通明面上看不见的收入,但它确确实实为城市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真金白银”。

  对于全国开通了轨道交通的大城市来讲,他们心里都有一本帐,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可以通过土地收益来收回,所以这也是各大城市敢建、敢超前谋划的主要原因。

  但长远来看,轨道交通沿途土地早晚要被“卖完”,而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是一直持续的,这样横向思考来看,这笔买卖“究竟划算与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虽然说,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产品,不应该过度看重收益,但应将成本维持在合理范围内。2020年深圳轨道交通收入209.28亿元,净利润为111亿元,深圳轨道交通成功的背后是“站城一体化开发”及近年来风靡的TOD模式。

  事实上成都对TOD模式几近“狂热”,日前成都首届“TOD发展论坛”正式开幕,显然成都已然将TOD融入城市发展的最关键一环,这也是当前成都地铁超前规划的主要原因。随着TOD的深入进行,成都轨道交通的收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大幅度上涨。

  无独有偶,杭州等城也在积极地进行TOD发展,未来TOD将是解决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关键方案。

  探索轨道交通的营收,我们会发现TOD是最佳方案,单纯的靠票费和广告费难以维持运营,而TOD带来的全面收益,本身就不局限于整个地铁,而是一定范围的商、住、办等综合性收入。

       在近日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久军带队到所联系的企业和重点项目调研督促工作。在会上,王久军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项重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事关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要树立TOD发展理念,更好发挥地铁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进行谋划。要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提升“双招双引”质效,做强做大地铁产业,以投资聚产业、以产业促投资。


刘冠华 发表于 2021-5-31 19:11:41 2021

第二图有点帅{:8_27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铁到家”变严,城市轨道交通“降温”,轨道建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