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0,上海地铁迈向新征程
跨越800,上海地铁迈向新征程https://mp.weixin.qq.com/s/0DjR7tDcka0azFEftBuDzQ
2021年末,伴随着轨道交通14号线、18号线一期北段首班车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形成了831公里运营里程、20条线路、508座车站、83座换乘车站的网络,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跨越——将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推向极致
从0到831公里,上海地铁的线路车站已覆盖本市除崇明、金山区外的绝大多数行政区域。同时,除原来10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越黄浦江外,本次新增的两条地铁,使全网实现12条线路13次过江(4号线两次过江),极大地便利了浦江两岸市民乘客的通行,为浦东高水平开发开放,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添绿色动力和交通保障。
目前,工作日每天有超过1100万到1200万人次乘坐上海轨道交通,最多时达到1329万人次,地铁占全市公共出行比例超过70%。畅通城市血脉,上海地铁的运行效率越来越高,外环内的轨道交通线路高峰运行间隔均已实现了2分半钟以内的目标。上海地铁还在自我加压,2021年末,10号线高峰最小发车间隔达到100秒,创造了国内同行新的纪录。同时,全网的运营安全可靠度逐年显著提升,5分钟延误频次从2010年的14.7万车公里/件,大幅提升到目前超过900万车公里/件,关键指标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拓展——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
“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其核心就是“人民至上”。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超大规模路网仍在持续扩展的上海地铁,正突破地铁作为交通工具单一功能的传统认知,打造融出行、居住、娱乐、购物、消费于一体的都市新生态。现在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已形成“线路网”+“数字网”+“社会网”的“三网合一”新模式。
除了网络规模、换乘便捷度外,“线路网”还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便利生活等理念。近年来,最美厕所创建、无障碍设施升级、AED设施全网覆盖等一系列措施,让窗口服务更具温度;万象城、凯德星贸、徐泾“天空之城”等一系列TOD项目,让生活出行更加便利。
2020年,上海地铁发布业内首部《上海智慧地铁建设与发展纲要》,目前已基本建成以“云(地铁云)”“网(高速数据通信网)”“数(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全网数字化基础设施,链接了45个应用场景,取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平台”等300项行业先进知识产权和专利,初步实现智慧建设、智慧运维和智慧服务。位于龙阳路基地的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平台,集在线监测、智能分析、运维指挥于一体,覆盖了上海地铁绝大部分线路的“神经系统”——通号系统。通号专业通过大数据AI分析、调取数据案例库等技术,实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实现从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这是上海地铁“数字网”的一个缩影。
2021年,来自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29件最具代表性作品,以原尺寸复制品的形式在龙华中路站站厅内集体亮相,成为上海美术新空间的最新展览。上海地铁坚持开门办地铁,通过社会共治、联建共建,志愿服务、“先下后上”在地铁中蔚然成风。推出的“中外诗歌进地铁”系列项目、主题文化列车、文化展示长廊、地铁文化纪念票卡等,使单调枯燥的出行,正在变成“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之旅。
辐射——示范引领,贡献“上海方案”
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前沿领域,上海地铁秉承“行业发展引领者”的定位,积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贡献“上海方案”。
上海地铁开创性地先行先试全自动驾驶技术,目前拥有5条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线路,累计运营里程达到了167公里,位居全球之首。通过共享输出上海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合作伙伴提供集“技术、需求、管理”为一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坚持标准引领,上海地铁牵头主编多项绿色标准,包括全球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LEED国际绿色评价标准体系。17号线诸光路站是亚洲首个获得绿色建筑LEED认证的地铁车站。14、15、18号线也从建设之初就加入绿色认证的行列。利用地铁基地设置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位居全国首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世界点赞推介。
上海地铁率先推出以“二维码”和“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Metro大都会”App,方便乘客刷码进站。目前,“Metro大都会”App可以刷码畅行包括长三角区域所有城市地铁在内的全国18座城市,覆盖范围超过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铁城市,累计服务超过1300万人次,成为跨区域城轨便民出行的典范。
站在上海地铁跨越800公里超大规模网络新起点,申通地铁集团正以高度的自觉践行**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进一步强化“三个转型”发展,围绕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管理持续转型升级,不断追求高品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都市新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