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公里到558公里+ 成都轨道建设以硬核实力构建大线网版图
他们,攻克世界性地质难题,从0开始,构筑出全国“轨道第四城”的线网版图。他们,在城市地下以深隧铺筑出公共交通“动脉”,为“大城市病”提供“治疗良方”。
从2005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2010年首线开通试运营,再到2020年底累计13条线558公里高标准开通投运,成都用15年的时间,高效实现了由单线开通到“十字”相交,再到大规模成网的历史性飞跃,跻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
19号线二期双流机场2号航站楼施工现场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是成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重要成果的实现,得益于城市能级跃升赋予的宝贵机遇,得益于成都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和体制机制的强力保障,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更是全体轨道人智慧与辛劳的集成,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起
以打破质疑的决心
开启成都轨道建设新时代
曾几何时,有国外专家说,成都特殊的地质条件不适合建地铁,在成都修地铁好比“在河边鹅卵石滩上建房子”,难于上青天。
面对世界级的地质难题,是退,还是进?进,又该如何进?
面对千万成都人民对地铁的渴求,成都轨道人拿出了破局的决心,更是打出了克难的重拳。
2015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到2020年实现地铁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的宏伟目标。这是当时很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甚至受到外界质疑的目光。但轨道建设者始终坚定信念,以硬核实力打破僵局,用奋起拼搏惊艳岁月。
2019年,成都地铁首条环形线路7号线如期开通,标志着成都地铁正式迈入“井+环”的骨干线网新篇章。其中太平园站为成都地铁首个三线换乘站,再一次刷新了成都地铁建设新创举。
建设期间的7号线川师车辆段昼夜施工
2020年,成都地铁五线齐发,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线网规模跃升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成为首个年内一次性开通5条新线的城市、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和轨道交通资阳线全速推进,54座车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累计已有65座车站封顶。
轨道交通资阳线高架段施工现场
视线回望,从当初成都市规划部门组建综合交通规划办公室开始构思成都地铁,到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获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以城市为底图,轨道建设者高水平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市域(郊)线路,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大城市病”提供出“治疗良方”,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构建区域多层次轨道网络融合互联体系,聚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成都以十年时间,迈入大线网运营新时代,地铁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这是城市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非凡成绩的背后,是一代轨道建设人的芳华,也是成都交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接续奋斗的一笔。
3号线二期轨行区施工现场
承
以开拓创新的恒心
创造出轨道建设的“成都速度”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的这首诗,也是对成都轨道建设历程的生动写照。前期筹备、工程技术、外部环境……难题层出不穷!
然而,对于轨道建设者而言,比困难更多的,是办法——
自主创新,实施大规模项目群管理模式。
创新引进“项目群”“可持续施工”先进管理模式,高效动态调整工筹、分级卡控节点目标、开展和推广标准化作业……一项项出台的精准措施,创造了高峰期建设工点超580个,作业人员超5万人,盾构同时掘进超过170台的建设场景,超预期实现项目的高效率统筹管理,使轨道建设项目的工期由第一期建设规划项目的平均45个月缩短至第三期建设规划项目的39.4个月,整体缩短5—6个月,建设效率大大提升。
6号线三期首台盾构顺利下井
靶向施策,快速扫除前期痛点障碍。
管线迁改等是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痛点”,也是制约工程进度的“拦路虎”。轨道建设团队直击靶心、各个突破。
一方面,充分依托成都市政府领导小组工作会、领导小组调度会、市轨道办例会三级会议的高效工作平台,加大力度解决轨道交通重大方案调整和重大问题协调;另一方面,内部建立“三三制”工作机制,与区县、主管部门、产权单位展开常态对接,多方协调,各个击破,全力推动解决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难题。正是这种锲而不舍、“死磕到底”的精神,为轨道交通在建项目现场连续施工扫除前期障碍。
精细管理,积极推行“智慧建设”体系。
2013年,成都地铁率先建成国内先进的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全面推行盾构实时数据监控、量测数据监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智慧工地监控和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探索实施“互联网+智慧建造”,推进工艺监测、结构风险监测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等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整合应用,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智能可视,BIM技术站后工程全面应用。
成都轨道交通BIM技术在机电工程的应用早已步入国内先进行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BIM技术使机电安装具有“前瞻性”,管线排布更加规范、有序,避免了管线碰撞、孔洞遗漏等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空间布局,在管线优化、节约材料、减少返工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从进场到完成联调联试的时间缩短至9个月。
一次次振奋人心的全线贯通,一项项令人惊叹的非凡成就,轨道建设者以实践创新的恒心,实现了近5年来成都轨道建设强度、建设里程、投资强度位居全国前列的佳绩。
合
以攻坚克难的匠心
呈现出高质量“轨道建设作品”
成都轨道建设速度不仅越来越快,在攻克难题上也练就硬核本领,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力,不断攻坚克难。
新技术、新工法,高水平攻克世界性难题。
成都地处岷江冲积区,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的特质让盾构施工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毫无先例可循的困境下,轨道建设者通过大量摸索和科学实验,采用冷冻法加固施工、盾构带压换刀等先进工法,成功攻克难题,将月综合掘进指标从早期的50米增长到了400多米,成功突破盾构穿越密集建筑群、运营高铁、机场飞行区、铁路咽喉区等多个“不可能”。
18号线龙泉山隧道全线贯通
18号线龙泉山隧道是国内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也是国内首条穿越油气田区的长大高瓦斯山岭隧道,因其瓦斯逸出量大、离散程度高、突涌风险极高等特点,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非常罕见。轨道建设者多次摸索尝试,通过精准超前地质预报、全方位落实施工机械防爆改装等多项技术措施,成功攻克了隧道油气田瓦斯超限施工难题,再一次创造“成都创举”。
这样的例子,在成都轨道的建设历程中还有很多。
承匠心、铸精品,交出高质量轨道交通“作品”。
建造高品质工程,一直是成都轨道的追求。十年间,成都轨道建设将建地铁与建城市高度融合,以美学造诣,打造了无数条美学与实用兼备的靓丽地铁风景线。
先后捧回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重量级荣誉;轨道交通5号线、18号线装修设计摘得多项国际级设计奖项……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来自全国的成都地铁“自来水”,为一个个高颜值车站点赞、打call……
高颜值车站成为城市文化的风景线
截至目前,成都轨道有近40个项目被评为省、市优质示范工程,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画上完美的句号,更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争先,持续发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梦想,还在继续;轨道,还在延伸……
立足2025年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目标,轨道建设者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与多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
以人民为中心,为2100万成都市民“上班的路”“下班的路”更加美好而加压拼搏。
与城市同频共振,为构筑出引领城市加速发展的磅礴图景、铺展全域的线网版图而加力前行。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 成都地铁 生活一脉! 其实,成都地铁缺乏穿城快线(类似广州18那种)的规划。就18号线一条穿城快线肯定是不够的。13号线和17号线本来属于快线,结果后来硬生生加站成了普线,已经不能算快线了。 你的名字真好听 发表于 2022-10-16 11:20
其实,成都地铁缺乏穿城快线(类似广州18那种)的规划。就18号线一条穿城快线肯定是不够的。13号线和17号线 ...
城市格局不一样,没法直接比较{:8_298:} 成都地铁建设速度超快。 继续加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