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佳城,玉岩争辉。“世界工厂”制造业名城、粤剧曲艺之乡、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是东莞“出圈”的城市标签。磨碟河上,水波流动、鱼儿畅游、琵鹭悠闲踱步,美丽的风光仿佛画卷般展开,让人沉醉其中。磨碟河之下,灯影铁轨、机械轰鸣,灯光摇曳点缀着这幅别样的地下风景。走进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光影交替中是历史与现在的时间更迭,是桥梁到轨道交通的交通变迁。
3月26日,中建二局承建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2334标项目港澳码头~交椅湾西站右线正式洞通,满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全体参建人员的辛勤汗水,架起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动脉,即将驶向东莞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区域协调发展的画卷更加浓墨重彩。
与技术博弈 克重重难关
东莞项目港澳码头站至交椅湾西站区间位于填海区,地基松弱,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土壤地质多为可塑状黏性土,区间线路需多次穿越风化程度不一的岩层…诸多难题接踵而至,给了施工的二局人“当头一棒”。根据经验,穿越富水地质,选用泥水平衡盾构机比土压平衡盾构机更加适合。
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一个接一个。如果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始发前165米的CFG桩和混凝土素桩将会对盾构机环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造成滞排问题,降低施工效率,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机则不存在以上问题。要攻克复杂的地质难关,必须依靠科技攻关和先进设备。项目团队迅速统一思路,立即着手对市场盾构机考察、筛选,最终决定选用土压平衡盾构机。为了更好适应东莞地质,项目团队对单螺旋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双螺旋结构性改造,有意识的对筒体、螺杆加固,双螺机驱动功率匹配、关节轴连接装置、液压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研发设计,有效提升连续稳定出渣能力,解决富水地层喷涌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地面沉降的风险。再制造的首台双螺旋土压平衡盾构机投入使用后,相较于传统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直接节约2000余万元配套装备费用,进一步缩短项目施工工期,实现了进度效益“双丰收”。
与时间赛跑 用实干作答
才啃硬骨头,又遇拦路虎。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建设的深入展开,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先天、后天存在的一系列困难逐步显现。由于场地移交工作滞后15天,这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始发工期愈发紧张起来。
面对进度压力,项目团队在进场的不利因素中精准捕捉到突破口,最大限度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快速扭转被动局面。结合工程实际特点,项目团队一方面加大物资、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为施工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另一方面,项目团队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及专业特点,按照提前20%时间的要求,把各阶段工作分层合理安排,实施施工流水段划分,并把每个施工段进行合理的工序分解,实现关键工序无缝衔接,极大提升现场每道工序施工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窝工现象。与此同时,项目还抢抓施工“黄金期”,对于非关键线路,合理部署四个班组穿插施工流水作业,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周期,把耽搁的时间给“抢”回来。最终,项目团队仅用短短的25天时间安全合规地完成右线盾构机及刚套筒的安装调试任务。
与地质较量 闯穿海险关
磨碟河,起于广济河和大沙河交汇断面,承接了东引运河上游以及茅洲河流域来水,南入珠江,入海口处横穿约560米。名曰河、实则海。众所周知,隧道掘进害怕碰到岩体软弱,最怕的还是水,遇水就成了泥,穿越磨碟河就像在“豆腐上打洞”,穿越中河床被击穿,出现涌水、坍塌等更是屡见不鲜。
要想在“豆腐”一般脆弱地质里成功完成穿越,项目团队首先要清晰掌握“豆腐”内部结构。为此,项目团队在工程详勘的基础上,通过海上钻孔勘察进一步摸排地质情况,为盾构掘进提供准确地质预报。在“豆腐”里打洞,盾构姿态控制至关重要。项目团队通过划定试验段,总结优化穿越施工参数。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掘进过程中的各类参数,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土压力、出土量和盾构机掘进速度,每天掘进8至10环,通过实时反馈地面变形曲线信息,合理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确保盾构机姿态保持在水平±30mm内、垂直方向在±30mm内。同时,还通过“穿针引线”,把相邻的管片拼接在一起,及时进行注浆、二次注浆,给隧道穿上坚固的“盔甲”。
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常常存在“远程配合难、现场说不清”的问题。“盾构掘进施工的‘智慧大脑’可以把全过程施工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多层级预警、诊断及控制,实现地下和地上‘心灵相通’,极大提升盾构掘进施工水平。”邱建民说道。
一隧横贯东西,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虎门镇中心区与东莞市区、滨海湾新区的轨道连接,增强虎门与市区、滨海湾新区的联系,并与规划3号线、规划深圳20号线、规划广州22号线、深江铁路、中南虎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接驳,进一步完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有力推动东莞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链接:
http://www.rmjtxw.com/news/shangye/236325.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