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两天,广州交通规划研究院资深专家关于广州地铁四期规划的建议,当中不少新的提法,以及线路的调整,引发坊间热议。
01 建议的分量有多重?
先理一下事情脉络。
这份专家建议,题为《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实施评估及建议》。
是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简称“市交研院”)徐士伟、叶树峰等四位专家,发表在最新一期、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城市交通》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算是最新研究成果。
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徐所长的建议,分量到底有多重?
徐士伟的身份是市交研院轨道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而市交研院隶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资料称,市交研院是全国城市交通研究综合实力最强的机构之一。
《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5)》、《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两份重磅规划,就是由市交研院编制的。
从以上背景来看,徐所长的建议,还是具有较大话语权。
当然,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重大项目,作为第三方咨询设计单位,市交研院虽是主导规划编制单位,但也只是参与方之一。
广州轨道交通规划,一般由广州本土三家甲级设计机构共同参与。除市交研院,还有:隶属于广州地铁集团的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以及资历最老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广州城规院”)。
顾名思义,三家机构主营业务各有侧重:市交研院侧重于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综合枢纽规划;广州地铁设计院侧重于轨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广州城规院侧重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测绘地理等。
从各自主营业务来看,大约可以这样理解:
地铁线网规划主要由市交研院操刀,其他两家及市、区相关单位提意见,修改完善;如果某条线路定下来后,具体线路的勘测设计等业务,则是广州地铁设计院的活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三家单位仍然是“谋士”角色,最终决定权在市府。一般来说,如上下理念一致,最终决定的结果,虽有细节调整,但主体性、结构性的内容不会轻易动。
回到徐所长的这篇论文,只能说:基于作者特殊的身份背景,他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毕竟发表论文,更多是个人(即便多位作者)行为,可看作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意思(既不是市交研院,也非市规自局)。
只能说,建议中的一些线路,给了我们希望。但也仅此而已。最终的靴子落地,还得看市府向发改委申报的结果。
02 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建议
下面,我们把论文中大家关心的重点,给划出来了:
一、加快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广州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增强市域空间组团联系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域快轨及城际铁路的实施,并考虑既有城际铁路、市域快轨以及新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的互联互通。
1、加快建成在建广清二期、琶洲支线、广佛东环等城际线路。
2、推进已批复的广州28号线、广州18号线北延段、广州22号线北延段、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实施,将城际铁路引入广州市中心。
3、推进广州境内22号线南延段、37号线、28号线支线等市域快轨近期建设,提升广州南沙、从化、增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效率。
4、推进广佛西环、广佛江珠城际近期建设。
二、加密中心城区网络
推进规划东西向轨道交通25号线、南北向轨道交通26号线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又一“十字轨道骨架”,实现临江大道、广州大道走廊的覆盖。
推进规划轨道交通19号线、23号线及10号线东延段近期建设,加密天河智慧城、黄埔开发区的轨道交通覆盖,巩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广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建议
三、强化衔接线路建设
在广佛全域深度融合、穗莞一体化发展要求下,广佛、穗莞间轨道交通将朝着一张网发展,经协调已规划形成18条广佛衔接、6条穗莞衔接轨道交通线路。应打破行政壁垒,协同推进跨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
1、加快建成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推进已批复的佛山地铁11号线引入广州环线、佛山地铁4号线等线路实施,继续推进规划衔接线路建设。
2、在建设时序上进一步协同,如佛山地铁4号线近期将建成佛山段至广佛边界,应推进其东延至广州段线路纳入近期建设,促进轨道交通深入融合。
3、东莞地铁1号线二期望洪至穗莞边界段应与广州规划的地铁25号线同步建成,构建穗莞中心间贯通线路。
广佛、穗莞衔接轨道交通线路近期建设建议
四、把握建设时序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工程,在资金、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设时序对于建设可操作性、运营效益乃至既有网络的整体运行影响巨大。
1、郊区线路建设需要谨慎考虑;
2、在重点地区通达的前提下,应优先开通发展成熟地区的路段,并通过不同线路分段建设、组合开通的形式使线路成网运营;
3、考虑城市外围组团内部客流走廊量级不大,可在系统制式方面采用有轨电车、单轨等中运量轨道交通作为补充,打造多层级、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
03 各区分到的蛋糕
地铁新线建设,往往是:在不影响整个城市轨道交通战略的前提下,再兼顾各区利益适当妥协平衡的结果。
换句话说,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高度匹配。它的决策权在市里,而不是各区;是全市一盘棋规划,而不是任由各区打小算盘。下面可以提诉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分到各区的任务,不讲条件严格执行。
徐所长建议广州地铁四期建设的8条新线,各区分配如下:
五条市区线:10号线东延段(天河)、19号线(天河+海珠+黄埔)、23号线(海珠+天河+黄埔+增城)、25号线(荔湾+越秀+天河+黄埔)、26号线(白云+天河+海珠+番禺)
三条市域线:22号线南延段(番禺+南沙)、37号线(从化+黄埔+天河)、28号线支线(增城)
总体上,符合广州东进、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线路主要分布在南边的海珠、番禺,东边的天河、黄埔。
其中,涉及天河6条、黄埔4条、海珠3条、番禺2条、增城2条、白云、荔湾、越秀、从化、南沙各1条。天河与黄埔被特别对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布的广州“十四五”交通规划中,列入9条策划新线,里程共计245.7公里。这被舆论认为是四期预选新线:
包括3条市区线:10号线东延线、19号线一期、26号线一期;4条郊区线:6号线东延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广佛线东延线。
两条市域快线:22号线南延线与37号线一期。
两相对比,专家建议稿中,4条郊区线全被砍掉。
对此,有网友将专家建议整了一个段子如下:
1、大湾区的小弟,除了深圳全都要,用城际铁路连起来;2、重点照顾人多、来钱快的区域,比如天河黄埔(26、19、23);3、广佛同城,东莞最好也拉过来;4、增城16号线别来凑热闹,南沙15号线可以学黄埔,考虑一下有轨电车。
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其中,16号线与28号线支线,线位重合度较高,相当于被后者所替代。对于增城区府重点打造的荔湖新城,或可通过28号线支线线路适当调整来满足。这一方案,既符合增城区府的利益诉求,也能提升线路周边土地价值,充盈土地财政。
至于黄埔区的六号线东延段,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类似于16号线一期,修几个站,接入宏仁改造地块(穗港科技园核心区),激发周边土地价值,提升片区能级。
也有可能放弃这一小段四公里。毕竟,网传23号线拟规划开源立交站,距离宏仁地块,也只有2公里,虽步行较远,但通过接驳车多少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当然,最好是这一小段也能同步列入,则皆大欢喜。
04 23号线的战略价值
对于23号线的战略价值,观察君的观点是:
23号线的战略地位虽比不上37号线、25号线这些高快速、跨市域线路,但在联通主城区东部重要功能组团这方面,作用也非常明显。这是一条有庞大产业、有规模人口、有旺盛交通需求,且有丰厚回报(卖地收入)的线路。
此前,我们已详细分析过,今天再强调一次——
在广州最新提出的科技创新轴上,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和广州科学城,恰恰处于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中部,也是这条所谓“广州第三轴”的核心与精华部分。
目前,珠江黄埔-海珠-天河三角地带,南北向跨江地铁线仅7号线二期,但仅从三角带东侧边缘经过,无法直接连入金融城、琶洲。
地铁23号线恰好弥补了这一交通空白,完美地串联起了珠江东两岸的琶洲、金融城、鱼珠CBD、智慧城、科学城等多个高能级的重大产业平台。
规划23号线与7号线二期布局示意图。仅供参考,以官方公布为准。
不仅如此,23号线向北、向东,还连接起云埔工业区、永和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个工业重镇,填补了轨道交通空白。无论经济贡献,还是人口规模,在广州的规划新线中,都表现优秀。
即便拿摆不上台面的卖地创收来说,23号线沿线,比如琶洲东区、牛奶厂板块、永和、永宁都还有规模土地嗷嗷待拍。
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23号线横跨珠江,串联起海珠、天河、黄埔、增城四个行政区,也能最大化平衡广州东部各区利益,做大“蛋糕”。
另外,六号线东延段和23号线齐头并进,也能分流6号线压力。
综上,23号线所经之处,填补空白,消灭盲点,满盘皆活,皆大欢喜。
黄埔视野 Metro Center
|